老字号掌门人访谈 | 冯恒大:匠心传承里的时代新生
时间:2025-07-21

       

072301
冯恒大
在宁波慈城的青石板路上,矗立着一座历经180余年风雨的石库门建筑,三个遒劲大字与墙齐高,仿佛在低语着这座江南古城的岁月往事。
作为宁波食品史上的活化石,冯恒大从清道光年间的酱园作坊,到今日享誉海内外的年糕品牌,其百年历程既是传统手工艺的坚守史,也是老字号创新求变的生动写照。
072302
年糕里的时代印记
冯恒大作坊坐落于江南千年古城之称的慈城镇。下横街西闸桥以西的冯恒大,于慈城人而言,是永久的记忆留存。清同治年间,慈城望族——冯氏后裔外出经商有成,为造福乡梓,在此创办了“冯恒大官酱园”,以生产酱品、酒、香干和水磨年糕。
072303
072304
072305
据后人回忆,当时,冯恒大厂址南北而分,以河相隔,为方便原料和成品运输,冯恒大还建有自用河埠码头,是当时慈城城内最大的酱品和年糕生产作坊。由于外有冯氏家族的招牌揽客,内有制作精良的各种商品,使得冯恒大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一品作坊。
旧时的慈溪县城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只要是在县衙门当差的,或是打着“冯恒大”灯笼的,就可免被抓壮丁从军。可见当时的冯恒大知名度之高深。
072306
据《慈溪县志》记载,冯恒大始创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最初是慈城冯氏家族经营的传统年糕作坊。
072308
072309
创始人冯云祥深谙“慈城三白”(白米、白盐、白水)的地理优势,以当年新产的晚粳米制作为原料,先经细选洗淘,之后用水浸泡3~4天或更长时间,接着和水磨成米浆,榨去水分至不干不湿恰到好处,搓成细小颗粒,随后置蒸笼中猛火蒸透,再将蒸熟的糕花盛于石捣臼内反复捣舂,至糕团弹性光鲜,闻之香气扑鼻,嚼之糯软滑爽、筋道实足。
时代浪潮中的涅槃重生
2002年,冯恒大一边大力加快年糕的产业化进程,一边探索开发了“花色年糕”系列产品,成功开发出大头菜年糕、苔菜年糕、桂花糖年糕、油炸小年糕等十几种花色年糕,成为全国首创休闲年糕产品。同年,又成功申报慈城年糕“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
072307
2003年,以冯恒大为主制定的“慈城年糕宁波市地方标准”获准通过、执行,填补了年糕产品没有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的空白。2004年12月底,在第二届慈城年糕文化节上,冯恒大成功制作了长5米,宽12米,高0.3米,重达2.3吨的“中国之最大年糕”,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8年,冯恒大获首批“浙江老字号”称号,成为全国年糕生产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老字号。2009年,冯恒大又成功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至2015年间,冯恒大先后被授予“浙江生产性非遗传承基地”、“宁波市‘三位一体’非遗示范基地”和“宁波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冯恒大与日本科技人员和本地高专院校合作研发的年糕保鲜工艺,摒弃了传统的高温高压真空杀菌办法,在保持传统手工年糕口感和风味的同时,将保质期延长到10个月以上。冯恒大又于2008年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四地实施免费配送的“年福贺卡”,开创了年糕营销的新模式。
为传承慈城年糕文化,一方面,冯恒大将拥有慈城传统手作年糕技艺的工厂老师傅申报为非遗传承人,通过“帮、教、带”的方式,确保这项技艺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百年的文化积累和传承优势,收集整理明清时期的旧作工器,以及相关影像和文献资料。
慈城古镇年糕历史陈列馆于2007年在厂区内建成,免费对外开放,以传播年糕文化。2008年,冯恒大对陈列馆进行了扩建,并更名为“慈城年糕非遗陈列、体验馆”,将年糕制作流程也作为内容之一进行实景体验式展示,极大地丰富了慈城年糕文化的活态展示和传播形态。
2024年,冯恒大搬离旧址,前往全新的厂房展开新生,从老字号品牌的历史积淀到全新的启程与绽放,相信这份“三蒸二百舂”的匠人精神,可以助力冯恒大的年糕越走越远,将浙江非遗文化声名远扬。

信息来源:中国宁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