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全市菜篮子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间:2007-08-01
2007年上半年,我市菜篮子工作在商务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绿工程”为指导,围绕2007年菜篮子工作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和调控货源,以数量充足保持价格稳定,以强化检测保障质量安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两荤(生猪、水产品)、两素(蔬菜、豆类制品)四大主要菜篮子商品中,除生猪因全国性的供需结构改变,导致猪源偏紧,价格偏高外,总体比较平稳。其中全市生猪定点屠宰87.7万头,同比减少13.19%;鲜肉批发价格15.4元/公斤,同比上涨62.1%。市区蔬菜批发交易19.51万吨,同比减少8.75%;批发价格1.92元/公斤,同比上涨4.35%;水产品批发交易6.14万吨,同比增长8.09%;批发价格12.5元/公斤,同比上涨32.7%;豆类制品销售1.87万吨,同比增长1.63%。
一、 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加强货源组织与调控,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为确保四大主要菜篮子商品货源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今年上半年,我局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力以赴,抓好主要菜篮子商品供应保障工作。针对上半年菜篮子商品市场运行形势和特点,我局重点加强对生猪、蔬菜等商品的供应保障工作。生猪:从今年4月份起,全国生猪市场开始出现货紧价扬的苗头,我局立即进行调研分析,召开产销工作座谈会,并组织人员赴河南作专题考察,了解产区的实际情况;同时,把猪肉供应作为当前菜篮子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通过采取建立生猪调运激励机制等六大举措,保证市场供应,平抑猪肉价格。目前市场供应总的比较稳定,没有出现猪肉供应短缺现象。蔬菜:夏秋季节是我市高温干旱、台风暴雨频发,蔬菜病虫害旺发的季节,为确保夏季多灾季节青菜货源充足,价格平稳,我局在江北、鄞州、镇海三区新增专种叶菜类蔬菜基地300亩,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每月可提供1200吨左右青菜。通过加强青菜播种面积的落实,确保种植面积、属地主管部门责任、市场调控时产销单位挂钩三落实,保障青菜市场供应。同时加强全市10.2万亩高山蔬菜基地的建设和指导,召开有关乡镇、种植大户和购销经营大户座谈会,总结2006年高山蔬菜产销工作,部署2007年工作任务,为今年继续搞好高山蔬菜产销工作打下基础。
二是加强引导,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商品集散功能。随着菜篮子商品流通交易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信息、交易环境等市场要素逐渐向骨干流通加工企业转移。一方面,通过帮助指导全市10家生猪中心屠宰场、6家豆类制品准入企业,抓好货源组织落实,交易环境改善和服务功能提升;另一方面,加强蔬菜、水产品等专业大型批发市场的宏观指导,帮助组织货源,拓宽购销渠道,确保供应稳定。
三是精心组织,做好重大节假日菜篮子供应。节前通过召开菜篮子骨干企业工作座谈会落实货源,确保市场货足价稳。同时加强节日期间市场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今年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主要菜篮子商品继续保持货源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质量安全的良好态势。
四是未雨绸缪,继续做好主要菜篮子商品储备工作。在今年商务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生猪活体储备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对我市去年生猪活体储备工作进行表扬,今年继续给予我市6000头储备任务,由梅湖、春光两家牧场具体执行。同时,以应急保障供应30天左右为依据,上半年,我局组织落实了市本级主要菜篮子商品的储备任务,其中落实生猪活体储备6万头、蔬菜日成交量1000吨、豆类制品原料储备1000吨,保障市场应急调控,确保供应稳定。
五是转变思路,基地建设推行异地办场“走出去”战略。在我市菜篮子基地发展受土地资源等要素的制约下,我局积极帮助指导有关菜篮子企业,通过异地办场、本地采购的产销模式,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为我市菜篮子供应保障开辟了新的发展渠道和空间。今年上半年,市级基地水家牧场拟移师浙西衢州并顺利投产。该基地预计今年出栏肉猪5万头,明年可达到10万头的正常生产规模,占市级生猪基地出栏肉猪总量近50%。
(二)优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场准入全面推进
为确保上市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我局重点加强质量安全检测和流通源头监管。一是生猪宰前全部实行瘦肉精检测,严把屠宰肉品质量安全。根据省经贸委要求,我市生猪宰前检测工作从中心屠宰场向全市38家屠宰场全面铺开,抽测尿样率从2%提高到4-5%,并采用省经贸委统一采购的定性试纸条,做到每批必检。上半年全市共抽测生猪9134批次、尿样25233份,合格率98.53%。同时,继续加强定点屠宰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确保上市猪肉质量安全。上半年,全市生猪屠宰和肉品市场执法检查2256人次,检查经营户20190多户(次),收缴违法产品210公斤,市场经营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完善安全检测网络,全面实施安全监管。生猪进屠宰场严格查验“四证一标”(动物检疫证、非疫区证、准调证、运输工具消毒证,活猪耳标),上市猪肉严格执行票证台帐管理。全市200个摊位以上的菜市场家禽交易全部统一推行“一个统一、二个集中”(统一索证索票,集中销售、集中宰杀)的管理办法,并加强活禽交易区改造,统一设立标识牌,推行规范化管理。全市200个以上摊位的菜市场新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133个,共抽检蔬菜42.2万批次,合格率达到99.63%。日成交水产品300多吨,占市区批发总量80%以上的江东水产批发市场,加强对进场水产品甲醛、二氧化硫进行检测;市区32个菜市场农残检测室同时对水产进行抽样检测。豆类制品重点加强原料筛选,上半年共筛选加工原料4972吨,去除豆壳秸秆、泥沙杂质、霉烂变质豆料等共计248.6吨,占5%,从而有效确保了豆类制品的质量卫生安全。
三是加强质量安全流通源头管理,完善可追溯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局一方面调研起草菜篮子商品规范管理意见,对四大主要菜篮子商品的经营,包括市场准入、安全检测、索证索票、台帐登记、电脑存储、问题追溯等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形成一个规范性管理意见。另一方面,组织绘制菜篮子商品安全路线图,寻找全国优质安全菜篮子商品资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掌握主要菜篮子商品的进货源头(产地省、县)、主要经营渠道(企业及经营形式)、销售去向等情况,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三)搭建菜篮子购销平台,提升名特优商品美誉度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名特优菜篮子商品知名度,扩大市场覆盖面,我局通过各种购销平台,帮助菜篮子企业做好产销服务工作。一是继续成功举办第18届春节年货展销会,提升品牌展会社会效益。本届年展会设摊数量、参展品种、购物人次和销售总额,均再创新高。其中摊位360个,展销20大类3000多种商品,7天时间,进场购物超过30万人次,销售总额2400万元,比上届增长9%,再次呈现人气旺盛、销售攀升、欢乐和谐、繁荣稳定的良好气氛。展销会期间,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加了“送温暖”活动,对本次年展会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分别组团参加商务部、省经贸委举办的展销会,扩大我市菜篮子品牌影响力。我局组织推荐余姚神农禽业、宁海餐之皇水产、江北义茂年糕等15家菜篮子品牌企业,组团参加分别由商务部、省经贸委举办的“第三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暨首届全国农村商品对接会”和“2007浙江省春节名优食品大联展”,成功展示了我市近年来名特优菜篮子商品建设成果,扩大了参展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三是首次举办东钱湖优质淡水鱼展销会,丰富市民菜篮子商品。为丰富休渔期水产品供应,扩大东钱湖优质淡水鱼在市场的影响力,我局举办了“宁波市东钱湖优质水产品展示展销会”。展销会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两天共成交3万公斤、近20多个品种的鲜活淡水产品及部分干货,既丰富了休渔期水产品供应,又扩大了东钱湖湖鲜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和高度称赞。
(四)扶优扶强行业龙头,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我局高度重视菜篮子产业升级工作,并结合菜篮子业态发展趋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成功实施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提升菜篮子现代流通体系。由我局推荐指导,被商务部列入“双百市场工程”的方兴食品公司屠宰场、五龙潭蔬菜食品公司豆芽厂,总投资近900万元,顺利完成基础设施改造和冷链储销、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为下步争取更多项目支持及全市全面推进菜篮子加工流通体系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样板,积累了经验。
二是帮助指导新建中心屠宰场规划建设,合理整合屠宰资源。帮助完成占地150亩的慈溪市新建畜禽屠宰中心规划选址工作,积极引导该中心向猪、牛、羊、禽集中交易,屠宰综合加工、鲜肉冷链配送方向发展。同时,还帮助指导宁波方兴屠宰场和北仑区食品公司屠宰场的选址、搬迁等工作。另外,继续加快全市“散、小、乱”乡镇屠宰场的撤并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市屠宰资源逐步从乡镇屠宰场向中心屠宰场集聚的步伐,进一步推动各地中心屠宰场成为我市毛猪猪源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三是组织开展菜篮子示范企业评比工作,发挥骨干企业示范作用。2004年我局评定的畜禽屠宰、豆类制品、调味品三大行业17家加工示范企业,由于城区规划拆迁和市场经营等原因,个别企业已不存在,另外又崛起一批新型业态。为进一步发挥菜篮子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我局重新制定了示范企业评比条件,对示范企业重新组织评定,重新命名。
(五)建立菜篮子长效管理机制,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菜篮子行业可持续发展,我局在管理机制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菜篮子长销管理机制。一是完成菜篮子年度考核目标,形成工作激励机制。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奖励办法,对各地菜篮子市场运行监测和应急保障机制,菜市场猪肉、豆制品市场准入制,全市200个摊位菜市场建成农残检测点并实施联网,家禽集中销售、集中宰杀,创建绿色市场等内容进行目标考核。各地积极对照执行,形成争优创先、迎难而上的良好工作氛围。经组织对口打分评审,去年各地菜篮子目标考核除宁海豆芽尚未实行市场准入外,其余各项都已完成考核目标,从而有力推进我市菜篮子行业全面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行业联席会议,形成行业内部自律机制。通过建立生猪屠宰、豆类制品等行业联席会议制度,以例会的方式,帮助指导、解决各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成为行业内部经营信息交流、情感沟通、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了各行业良性发展。
(六)推进信息网络纵深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在菜篮子“六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我局继续深入推进菜篮子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便捷的信息传输能力,为随时掌握全市菜篮子质量安全检测、市场运行动态创造了条件。一是扩大瘦肉精检测联网范围,检测数据全部实现联网公示。继全市中心屠宰场生猪宰前实行瘦肉精检测,检测数据全部实现联网公示后,上半年,我市瘦肉精检测及数据联网工作从中心屠宰场扩大到乡镇屠宰场,从而全面掌握我市生猪瘦肉精检测数据及处理、猪源分布等情况。
二是完善菜篮子零售价格监测网,全市菜篮子市场运行情况全部纳入监测范围。菜篮子商品价格涨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加强菜篮子商品零售价格运行监测,保证市场运行平稳,我市在市城区9家菜市场试点的基础上,将监测样本扩大到全市范围。通过价格监测网络系统,各地每天将四大主要菜篮子商品中29个品种的品名、零售价格、产地、销售市场等信息上传到价格监测网上,实行动态监测,并对外发布公示。
(七)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上半年,我局先后举办了全市生猪瘦肉精检测员、菜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员、信息监测员等3期培训班,共220余人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既提高了菜篮子各业态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规范了检测、监测程序,又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
(八)深入推进“三绿工程”下乡,确保放心菜篮子全覆盖
“三绿工程”下乡工作是我市菜篮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菜篮子工程利民、惠民、便民的具体体现,上半年我局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广泛宣传引导,加强检查监管。利用电视、广播、社区宣传窗等多种形式,把“三绿工程”有关内容宣传到村到社区,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树立科学的菜篮子消费观。同时会同工商、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农村菜篮子商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查,依法查处、打击无证照豆类制品地下作坊和生猪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广大农民消费安全。
二是创建示范基地,引导绿色生产。我局积极创建菜篮子市级示范基地,制定标准化生产制度,大力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和有机肥料,加强质量安全规范管理,涌现出市菜篮子科技开发中心江六蔬菜农场、宁波飞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九龙湖蔬菜农场等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农场基地。其中,飞洪公司目前已形成日配送50个蔬菜品种、配送量50吨的规模,带动了周边近百户菜农向定单式农业发展,并与麦德龙等10余家超市建立配送业务的大型专业化、现代化蔬菜配送企业,是我市菜篮子工程向绿色产业链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市“三绿工程”下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上半年举行的开业典礼上,得到了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三是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和新农药,引导蔬菜基地向生态环保型生产转变。为保障夏季蔬菜用药安全,我局已连续多年向蔬菜基地推广使用有机肥和新农药,引导菜农向生态环保型生产转变,促进蔬菜基地可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又推广使用900吨有机肥,8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补贴金额95万元。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
根据年初全市菜篮子工作计划安排和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下半年全市菜篮子工作主要有以下八大方面工作。
(一)推进菜篮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货源充足价格平稳
随着主要菜篮子商品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我市供应保障工作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下半年重点要抓好批发市场、加工企业、生产基地三条主要供应渠道,提高商品集散、储运和调控能力,重点是要加强生猪调运、夏季蔬菜供应及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供应保障工作。
(二)推进流通经营秩序建设,确保上市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
根据商务部“三绿工程”建设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商务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加快菜篮子商品流通经营秩序建设,把质量安全渗透到菜篮子商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为确保我市上市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基地建设的指导和扶持,使所有市级蔬菜基地和市级生猪基地牧场达到无公害要求。二是进一步扩大主要菜篮子商品检测覆盖面,继续打击生猪私屠滥宰和地下豆类制品黑窝点,抓好上市猪肉和豆类制品市场准入监管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消费意识和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三)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充分利用现有菜篮子“六网工程”的资源优势,继续发挥信息网络市场监管功能。一是进一步完善菜篮子商品市场预警机制。加强菜篮子商品零售价格运行监测和质量安全检测监管,重点是做好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及市场异常时期菜篮子市场动态日报制,对突发事件市场动态作出快速反应。二是帮助指导市蔬菜批发市场完成IC卡管理系统工程,做好市场1万余经营户(包括批发市场经营户、菜市场经营户和蔬菜基地菜农)的IC卡登记、发放等工作。三是帮助指导部分菜市场试点设立菜篮子公告网络视频,宣传质量安全、价格、品牌等信息,加强日常动态监管。四是在菜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室建立网络备案登记制度,并按检测室面积、检测员人数、检测样品数、检测项目数等,实行星级考核管理。
(四)推进现代流通加工企业建设,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菜篮子各业态发展战略提升、经营模式更新及产业内部资源整合速度的加快,需要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各业态产业升级和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步伐。一是进一步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软硬件建设和行业规划指导。继续帮助慈溪、北仑、鄞州新建中心屠宰场的规划选址和设施设备布局,及江东区新建肉类中转站有关工作。重点做好全市生猪中心屠宰场肉品检验室和档案室的建立和规范工作。二是进一步规范豆类制品加工行业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豆类制品准入企业QS认证工作。三是开展屠宰鲜肉、豆类制品冷链仓储、配送和销售的试点工作。四是做好商务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推荐等工作。根据商务部通知和《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实施细则》,组织有关人员对照细则条件,做好推荐、上报和项目整改等工作,以提高我市屠宰企业的资质等级水平。
(五)推进管理制度建设,提升管理绩效水平
下半年,我局继续做好全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市级蔬菜基地安全生产管理、豆类制品准入企业目标管理、菜市场(超市)、配送中心检测室管理、菜篮子便民店等菜篮子各业态的目标考核,采取量化计分办法进行评定,对评定结果实行以奖代补。
(六)推进“三绿工程”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三绿工程”创建精神
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提出的“要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三绿工程、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提高整治成效,带动食品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的要求,以及商务部等13个部门提出的《2007年三绿工程工作要点》精神,下半年我市“三绿工程”体系建设,将重点围绕“三绿工程”下乡和培育农副产品绿色市场等工作展开。一是开展县、乡“三绿工程”达标单位创建工作。通过推荐申报、现场审核等方式,组织开展全市县、乡“三绿工程”达标单位创建工作。各县(市)区评选1―2个乡镇(街道)为“三绿工程”达标单位。二是按照有关标准,组织指导各县(市)区申报绿色市场认证工作。
(七)推进人才体系建设,提升从业队伍业务素质
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专业突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菜篮子工作队伍是确保我市菜篮子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根本保障。下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举办各业态监管、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检测等培训班。二是开展蔬菜农残检测员和生猪屠宰技术员等各业态从业人员岗位技术比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奖励。三是组织有关人员赴各地考察学习生猪产销、酒类流通监管、蔬菜基地建设和农药残留检测监管等。
(八)开展酒类管理,全市酒类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完成全市酒类备案登记管理。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开展酒类备案登记和随附单管理的日常监管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酒类流通监管网络,提高酒类流通信息网络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