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绿工程办公室7月6日在我市举办菜篮子商品产销对接暨三绿工程座谈会。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王炳南率全国三绿办有关人员、专家和《经济日报》记着等一行10人,到甬后参观了市淡季菜篮子商品展销会,考察了我市蔬批市场、白沙菜市场等全国绿色批零市场,飞洪蔬菜基地及五龙潭豆芽厂,参加了产销对接签字仪式暨三绿工程座谈会全过程。市贸易局吕齐鸣局长、张民柱副局长陪同考察并参加会议,徐明夫副市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在菜篮子商品产销对接签字仪式上,市蔬批市场与宁海、新昌、磐安县签订高山蔬菜7.5万吨协议;宁波飞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沃尔玛、欧尚、家乐福超市签下3000吨蔬菜供货协议;宁波方兴食品公司与梅湖、天童、春光基地牧场签下8万头生猪产销协议。签约总价值2.6亿元。
在三绿工程座谈会上,市蔬批市场、方兴食品公司、飞洪生态农业公司、江东水产批发市场、甬港菜市场的负责人先后发言,介绍了他们开展三绿工程的做法和经验,谈了下步的打算和建议。
市贸易局局长吕齐鸣在发言中,全面介绍我市三绿工程建设的情况。一是多管齐下开展舆论宣传,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开展“菜篮子工程直通车”活动,邀请7000多名社会各界代表参观菜篮子工程,在200多个城乡社区设《让市民菜篮子更放心》宣传窗,在人气鼎盛的广场、在各种展示展销活动中,宣传三绿工程的成果,宣传名特优菜篮子商品品牌,宣传“限塑”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期刊,宣传菜篮子工作重要活动,引导绿色消费、科学消费。二是全程监管质量安全,全力培育绿色市场。在蔬菜批发市场、生猪屠宰场和部分菜市场,开展蔬菜、猪肉质量IC卡网络追溯系统建设,持卡实名交易,给顾客电子小票,可以“一卡相通,一码追溯”。在菜市场全面实施猪肉、豆类制品市场准入管理,实行活禽经营集中销售集中宰杀。培育菜篮子流通加工骨干示范企业,在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包装化、品牌化等方面起示范作用。全市创建了40家国家绿色批发零售市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三是用现代物流方式,开辟绿色通道。组织菜篮子绿色通道网,实现名特优商品高效流通。经市交通部门批准,全市200多辆绿色通道车,保障鲜活菜篮子商品卫生安全快速运送。培育10家绿色菜篮子配送中心,形成联接商品基地、加工企业、批零市场,以及社会集团消费对菜篮子商品需求的产业链。
吕齐鸣局长要求下步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深化和提升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要规范检测环节,检测结果都要联网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对菜市场试行服务外包,增强检测的公正性和公信度。坚持实施市场准入,继续推广IC卡网络追溯系统。第二,深化和提升服务引导体系建设。抓好屠宰场规划建设,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提升市级菜篮子基地建设标准,发展新型业态,培育物流配送、冷链储销等营销方式,为菜篮子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不断创新机制,增强活力。
徐明夫副市长在会上致辞,他对商务部领导一直来关心支持宁波市商贸工作和三绿工程建设表示衷心的感谢。徐副市长着重指出,保障全市900多万人口供给,是菜篮子第一位的工作。为了调节市场,保障节期、灾期供应,建立菜篮子基地是完全必要的。其次要确保菜篮子商品的质量安全。按三绿工程的要求,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徐副市长还对当前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要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企业服务。
王炳南司长在讲话中首先对宁波市抓菜篮子工程,抓三绿工程,起步早,措施实,效果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提供了宝贵经验,给予较高评价。接着,王司长阐述新时期三绿工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1999年开始实施三绿工程,10年来取得的成效,可以概括为,建立了法规标准,改善了市场环境,提高了流通效率,增强了消费信心,带动了绿色生产。对下一步工作重点,王司长提出了要求,一是完善食品流通法规标准。结合安全消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要求,制定《三绿工程食品流通标准框架体系》,修订流通相关标准并做好推广落实工作。二是加大绿色市场培育力度。协调政策推动绿色市场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管理、技术等方面提档升级,开展绿色市场质量督查,确保绿色市场质量。三是开展农产品流通课题研究。调研如何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加强批零对接,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四是加强三绿工程宣传推广。以“三绿工程10周年”成果展及相关论坛,集中展示三绿工程10年建设成果。王司长宣布,把这次宁波的活动,作为全国宣传三绿工程10年成果第一站。这是对我市三绿工程成果再次肯定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