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蔬批市场报省政协强化批发市场蔬菜农残检测的材料
时间:2005-12-02
尊敬的省、市政协、各级各部门领导:
宁波市蔬菜副食品批发交易市场是宁波市蔬菜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要担负着宁波市及周边地区市场的蔬菜供应任务,市场2004年的蔬菜交易量达到了39万多吨,成交额6.3亿元,日蔬菜交易量平均达到1000余吨,占宁波城区市民日消费总量的80%以上,因而,批发交易的蔬菜质量安全成了市场需要把关解决的重要问题。1998年,在宁波市贸易局和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场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检测中心使用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检测仪器7套(2套为国际标准农残检测仪),配有12名专职检测人员,实行24小时三班制检测服务,担负市场蔬菜检验检测准入工作。我市场2002年市场被全国“三绿工程”办公室命名为全国创建“三绿工程”批发市场示范单位;2005年3月市场实行商品市场准入制度;2005年7月荣获宁波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10月市场通过国家 “绿色市场”认证机构认证, 2005年11月被国家商务部、认监委命名为首批“全国绿色批发市场”。现将我们市场近几年来强化批发市场蔬菜农产品农残检测的一些工作做法和体会向省、市领导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问题 加强组织领导
蔬菜是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食用安全关系到市民的身体健康。人民群众的事无小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公司、市场二级领导班子的共识,为此我们提出了要科学把握和遵循农药残留检测管理工作规律,夯实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水平,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农药残留检测追溯制和市场准入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市场交易蔬菜安全检测水平,确保让市民放心消费的指导思想。工作中实行了市场总经理负责制,并专门指派了一名副经理分管农药残留日常检测工作,在检测室人员的配备上,公司领导专门选派了办公室一名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检测中心主任,还选调了一批(12名)责任心强、肯钻研、能吃苦、文化素质在大专以上的同志为检测室工作人员。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每年的行政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检测中心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并在公司定期召开的经理办公会上,对检测中心的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蔬菜交易批发市场还在自办刊物《简报》中,每期都辟出专栏公布近期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批次、结果及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等。宁波市贸易局、工商局、卫生局、质监局、农业局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和支持,为搞好市场蔬菜检验检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各方面基础建设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检测程序。
为进一步加强农药残留检测管理工作,创新管理,积极学习探索有效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队伍建设,并组织实施市场农副产品检测管理工作制度,推动市场准入、检测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农副产品检测工作的制度和规定。如《检测人员工作守则》、《抽样人员工作制度》、《蔬菜质量卫生安全检测中心规章制度》、《测试室卫生制度》及各《实验室工作制度》等,并对《采样方法》、《检测程序》及最终检测结果的处理程序等都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制定促进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检测效能
1998年市场成立了无公害检测室,由于当时企业条件所限,检测室只配备了一人,检测用品只限于一台农药速测仪,检测范围为三菜一瓜,即青菜、包心菜、大白菜和冬瓜。因而农药残留检测存在着检验检测设施不健全、技术人员不足、检测手段薄弱和投入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需要。随着国家、市政府和公司领导对检测工作的重视,企业逐年加大了对农药残留检测硬件设施的投入。8年来,市政府、市场先后共投入400余万元资金,检测中心逐步配备了农业部RP--410农药残留速测仪、上海产CL-B3型残留农药测定仪、国际标准气相、液相色谱仪等检测设备,农药残留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大大提升。同时,在2004年还添置了能够测试豆制品、水发产品二氧化硫、吊白块、亚硝酸盐等多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设施和试剂。不仅使检测手段多样化,而且可根据工作的需要灵活机动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农副产品的安全检测工作。目前拥有了宽敞、明亮、功能分开的多间实验室,检测批次也达到了平均每天180批次以上,不仅可以检验新鲜蔬菜、水果,而且可以检测干货、水发产品等,检测工作可以覆盖全公司所有经营的产品。
(三)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目前,检测中心拥有一支12人组成的检测员队伍。检测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检测质量的高低。为此,我们十分注重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检测中心成立之初,公司领导就对检测人员提出了五点要求,即“热爱岗位、遵章守纪、钻研业务、实事求是、完成任务”。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学技能、钻业务活动,公司还积极创造条件派检测人员外出培训学习。自检测中心成立至今,己先后派遣 9位同志赴北京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培训学习,有6位同志参加了省气相色谱仪使用技术培训班的学习,以及多次派人参加宁波市贸易局、质监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检测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与此同时,还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和取经。“走出去”即组织检测人员到相关单位实地参观学习,借鉴人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提高检测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请进来”就是邀请专家、老师到本单位进行具体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这一系列工作,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都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检测技能,并能独挡一面完成检测任务。
三、加强检测工作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现场取样、检验结果的处理是整个检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对现场取样、检测操作及检验结果处理等一系列工作有一整套的严格规定。如对取样有这样的规定“实行采样告知登记制度,进场大货车每车必检制”,对市场经营户蔬菜实行“轮流定摊、定期不定期抽样”,具体取样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检测项目、对象,采取“单点取样、五点取样、对角线取样、多点分散取样等”科学方法,以确保所取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也发现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蔬菜种植区,蔬菜超标品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特点,如夏季十字花科叶菜类蔬菜、豆类超标高于果类蔬菜,而个体农区蔬菜种植户的超标情况往往高于市级蔬菜基地蔬菜和高山蔬菜。根据这一规律,在高温季节,我们就加大对叶菜类蔬菜的检测力度,在冬季则加大对来自福建、海南省等高温地区、大棚蔬菜的检测;在取样中侧重于自产自销蔬菜种植户。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们确保了最大限度尽早发现超标蔬菜,把好检测关,将其杜绝于市场交易完成之前。
在检测结果的处理上,我们注重抓好这样几个环节:一是检测数据场内公示,即在本市场通过电子大屏幕公示,并将检测数据联网上报,通过宁波市贸易局的“宁波菜篮子网站” 联网,实时公示各菜市场;二是检测数据整理归档;三是出具检测结果证明告知经营户;四是对检测多次不合格的蔬菜,除在大屏幕用红字公布显示之外,还专门辟出超标蔬菜黑名单公示栏,予以曝光;五是协同市贸易局、工商局、卫生局、质监局、农业局五局驻场联合执法值勤室的人员对超标蔬菜进行监督销毁。并在监督销毁超标蔬菜的同时还向蔬菜经营户进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教育,宣传生产中安全使用农药等无公害生产知识,以促使其在今后的蔬菜生产中安全使用农药,有效减少和杜绝超标蔬菜的再产生。
四、加强市场巡查和宣传引导,力求取得经营户理解、配合和支持
为确保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售出蔬菜的质量安全,我们检测中心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制。有交易蔬菜进场,或是经营户提出要求,市场必须随时随地进行农残检测。2005年1-10月共检测35719批次,超标蔬菜358 批次,合格率为99.0%(这其中不包含水果检测结果约2000份和配送中心的蔬菜检测结果约3000批次)。所有检出农残超标的蔬菜都做了相应的处理,有效地减少了农残超标蔬菜流出市场,避免和阻止了食物中毒事故。
我们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及时处理好突发事件。如在去年下半年轰动一时的河北张北有毒大白菜和今年五月份河北永宁县毒大蒜事件中,我们在接到市贸易局的紧急通知后,立即采取措施,首先禁止相关产地的蔬菜产品进场交易;其次,组织全体检测人员到市场巡察,发现上述产地的蔬菜立即查封。与此同时加大了抽检批次,有效地阻止了有毒蔬菜流入市场,危及人民的身体安全。在做好农残检测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在交易市场通过交谈、散发宣传资料等向蔬菜经营户宣传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并要求他们不准销售不符合质量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农产品;自产自销经营户所生产经销的蔬菜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且应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上市,或经农残检测合格后上市。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蔬菜交易批发市场的绝大多数经营户己把抵制经营销售农残超标蔬菜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我们在取样检测的工作中也得到了绝大多数蔬菜经营户的理解和支持,有些蔬菜经营户还在蔬菜采购前,主动拿来欲购蔬菜的样品,经市场检测合格后再行采购,有效地配合和支持了市场的工作,也使得市场工作变被动补救为主动预防,工作取得了实效。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
工作中尚有少量经营户对采样检测工作不配合。我们分析存在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所经销蔬菜其本人知道确为超标蔬菜,因而害怕检测之后销毁处理,本人遭受经济损失;其二为蔬菜价格较高怕影响其经济收入。因此,今后需进一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争取经营户的理解和支持。
(二)进一步提高检测力度和检测效率
由于生鲜蔬菜保质期短,交易快,特别是蔬菜交易量少的高温季节,有时检测结果出来了,个别经营户已完成交易离场了,导致少量超标蔬菜流出市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管理,进一步加大检测频度,提高检测效率,将超标蔬菜流入市场的机率控制在最低。
(三)加强对检出不合格蔬菜的追溯通报工作
控制不合格蔬菜上市,根本关键在生产源头。虽说我公司实现了用筹码号进行交易,即根据交易的筹码号就可查出经营主的姓名,蔬菜产地等。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主动配合各地有关生产部门,实行产地标识和追溯制度(计划2005年7月前),认真做好不合格蔬菜的追溯通报工作,努力将不合格蔬菜杜绝在生产源头。
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既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要求,批发市场对商品的准入把关地位十分重要。我们将再接再厉,严格市场准入管理,进一步保障本市场经营蔬菜副食品的质量安全,真正做到让老百姓买得满意、吃得放心,为保持“国家绿色批发市场” 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