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菜篮子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日趋完善
时间:2007-12-05
我市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检测从1998年起步,经过近10年建设,从最初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发展到生猪瘦肉精、水产甲醛和二氧化硫、豆类制品卫生指标等四大类菜篮子商品全面检测;从批发加工流通源头检测,延伸到菜市场、超市等零售终端全程检测;从速测卡定性检测,装备到先进仪器定量科学分析检测;从菜市场公示牌公布检测结果,设置到网络公示轻点鼠标便知检测结果。我市菜篮子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蔬菜检测覆盖面广点多。市区及慈溪、余姚蔬菜批发市场,全市200个以上摊位的120个规模化菜市场,都建立了蔬菜农残检测室,覆盖区域可达80%以上。1―11月检测蔬菜821071批次,合格率99.5%。由于蔬菜基地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上从生产到流通对质量安全严格把关,我市多年来没有发生蔬菜农药中毒事故。但是,由于部分自产自销蔬菜和马路市场的存在,蔬菜仍有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叶菜类易受虫害侵袭,用药较多;低温季节、瓜类及根茎类蔬菜用药较少。专家支招,一是用清水浸泡冲洗,用淘米浆水浸洗更佳;二是削皮或剥掉食用价值不大的外叶。 生猪瘦肉精每批必测。我市生猪70%以上来自外地,市贸易局明确规定,生猪进屠宰场交易前,对瘦肉精每批必测。全市10家县级中心屠宰场和36家乡镇屠宰场,1―11月抽检生猪16585批次、49303个样本,合格率为99.04%,而2002年7月刚建立瘦肉精检测制度时,当月瘦肉精检出率高达12.5%,由于采取退场、告诫等一系列制裁措施,至今瘦肉精已很少检出。专家支招,色泽偏红,皮下脂肪极薄的猪肉,有可能含瘦肉精。市民不要到马路市场上买未经检疫检验的白板肉,到正规菜市场、超市买肉才放心。 水产品要多“察颜观色”。江东水产批发市场交易量占市区水产品供应总量的80%以上,该场检测室对水产品甲醛及二氧化硫进行检测;市区40个菜市场也对水产品进行检测,合格率均在99%以上。而建立检测制度前,1/3水产品不同程度作了“手脚”,使甲醛、涂黄粉等招数全用上。专家支招,浸过甲醛的鱼体,坚挺、鲜艳有光泽,闻之有甲醛的刺激性气味;涂黄粉的大小黄鱼、梅鱼,只要用白纸巾一擦就能沾上而被识破。 豆制品从原料到成品多道把关。2003年我市实行豆类制品市场准入制,宁波豆制品公司、宁波五龙潭蔬菜食品公司等6家规模化企业获准为首批准入产品。我市黄豆、绿豆等豆类原料,100%从省外调入,市贸易局规定,豆类原料进入我市,必须经过筛选厂机械化精选,去除泥沙石子、秸秆豆壳、霉变豆等杂质,方可投产加工。成品还要经过卫生指标检测,合格方可出厂销售。由于利益驱使,城乡结合部无证照地下作坊还是屡禁不止,那些不洁河水浸泡原料,滥用添加剂、着色剂、保鲜剂等严重维护人体健康。市民尽量到菜市场准入制摊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