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贸易局于2005年6月开始建设菜篮子信息网站,经过不断完善,至今已建立菜篮子运行信息网、生猪屠宰场检测监控网、蔬菜农残检测联网、菜篮子零售价格监测网、豆类制品质量监测网和菜篮子绿色通道车管理网等6张菜篮子信息网,仅设备投入累计达200余万元。网络覆盖面从城区向全市铺开,为我市菜篮子商品市场运行监测和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逐渐成为我市菜篮子工作对外宣传的新窗口、新亮点。
一是全面反映菜篮子购销和价格动态,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全市肉类、水产品、蔬菜、豆类制品四大类菜篮子商品交易量和批发价格,分别以旬报(菜篮子商品数据分析)、月报(生猪屠宰数据分析)形式汇总,并加综合分析。生猪屠宰汇集全市县级中心屠宰场、乡镇屠宰市场进点屠宰数量、本地和外地毛猪到场收购价、白条肉批发价、零售价,以及检出、销毁病害猪,瘦肉精检测等数据,以月报形式汇总加综合分析。这些旬(月)报信息,分发各县(市)区贸易局、各有关涉菜企业,为他们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组织调控货源和同行之间互相交流。
二是及时反映市场异常,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畜禽疫病、公共卫生事件等出现市场异常时,迅速汇集供应和价格动态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去年初大雪冰冻灾害期间,市贸易局根据每天汇集的信息,会同市场财政局研究绕道调运生猪、蔬菜的运费补贴政策,累计调入生猪3万头,补贴运费82万,蔬菜11494吨,补贴运费227万元,使灾害期间和春节前后猪肉、蔬菜供应得到充分保障,没有出现脱销断档现象。
三是及时反映质量安全检测情况,实行超标通报制度。生猪宰前瘦肉精检测、蔬菜农残检测及豆类制品质量抽检数据,全部当天联网公示。其中,全市46家生猪屠宰场生猪宰前瘦肉精检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结果。开展定期分析汇总,加强产地源头的信息监控。全市200只以上摊位的114家菜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全部开展上市蔬菜农残检测,并建立全市地产蔬菜农残超标反馈制度,对地产农残超标的蔬菜种植户开展产地追溯,通报各地有关部门。市城区6家豆类制品准入企业在质量监测网上对外公示20多种豆类制品中的蛋白质、微生物和水分3项检测结果,使消费者对豆类制品准入企业有更多的了解和信任。
四是及时掌握绿通车运行情况,树立绿通车的良好形象。全市200多辆绿通车的区域分布、使用状况以及车体保洁、违章驾驶等情况,都可在绿通车管理网上点击查看,从而加强了绿通车的监管力度,提高了绿通车对外形象和监管效能。
最近,市贸易局召开了全市菜篮子信息工作座谈会,对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印发了《关于加强菜篮子信息监测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后信息报送工作做得更快、更准、更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为进一步做好菜篮子产销服务工作,市贸易局组织开发了菜篮子信息网络购销服务平台,对全市现有的40家国家绿色市场、90个市级菜篮子基地、29家菜篮子加工示范企业和10家绿色菜篮子配送中心通过现代信息网络集中展示宣传,发挥有关市场、基地和企业的引导示范作用,提高社会知名度,促进产销衔接,扩大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