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调研上半年菜篮子工作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的汇报
时间:2006-05-30
根据全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会议和全市贸易系统菜篮子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宁波市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与奖励办法的通知》内容,我处于5月中旬组织人员分两组对各县(市)区上半年目标任务及考核内容完成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听取各县(市)区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和有关科室同志情况介绍,实地察看目标考核进展情况。总的来看,各地上半年菜篮子市场运行态势良好,保持货源充足,品种丰富,质量安全,价格基本稳定,大部分考核项目完成过半或提前实施。 一、加强领导,措施到位 各县(市)区都高度重视市局提出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内容并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工作职责,研究制定有关措施办法,推进辖区菜篮子工作扎实开展。象山县贸粮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落实了90余万元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用于加强菜篮子基地、屠宰场、菜市场等业态的建设。奉化市经贸局制定了《2006年奉化市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办法》,对辖区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考核,其中“菜篮子”工程与食品安全一项25分,占总分值的1/4,涉及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菜市场实行家禽集中屠宰、豆制品实行市场准入等内容。余姚市贸易局针对前阶段农村屠宰市场上的一些问题,积极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当好领导参谋,召开市级有关局分管局长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把工作做到农村;组织乡镇(街道)干部参加省生猪定点屠宰法律法规培训班(在宁波举办),扎实打好农村基层工作基础;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33个肉品供应点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积极做好屠宰中心配送工作,有效地遏止农村白板肉上市。 二、制定应急预案,完善保障供应机制 各地通过多种形式与有关单位签订供应保障责任状,落实菜篮子商品供应保障任务,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宁海县经贸局根据当地蔬菜种植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丰富的滩涂养殖资源,落实了7000亩的高山蔬菜基地,比去年新增500亩,并加强指导服务,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帮助菜农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帮助指导水产养殖基地和加工冷藏企业协调产销关系,确保当地市场供应并向宁波市区及周边地区市场辐射。象山县贸粮局制定了生猪活体5000头、豆制品原料100吨的储备计划,可保障应急供应15―20天,并分别落实到生猪养殖基地和豆制品生产基地。北仑区贸粮局落实了夏季度淡青菜550亩种植面积,配套补助资金5.5万元,生猪规模养殖年存栏保持在6万头。鄞州区贸易局除了落实市局生猪活体储备外,区局再落实3000头应急供应;豆制品原料落实到米氏集团;蔬菜落实到市级蔬菜基地保障供应。 三、市场准入有序开展,追溯制度逐步完善 (一)主要菜篮子商品市场准入稳步推行,覆盖面逐步扩大。从检查调研分析,各地城镇200只以上摊位的菜市场的猪肉已全部实行市场准入,严格索证索票,实行一户一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追溯制度。绝大多数城镇实行豆类制品市场准入。余姚市贸易、质监、工商、卫生四局联合发文,实行豆类制品市场准入,对城区现有20多家豆制品厂(作坊)进行整顿,符合条件经验收合格的,予以准入;不符合条件的和无证窝点,坚决予以取缔。3月30日,象山县贸粮局召开了豆制品市场准入新闻发布会,邀请当地新闻媒体进行了充分的宣传报道,并曝光了原先“脏乱差”的豆制品小作坊,社会反响较大;目前该县豆制品生产基地生产区主体建设工程已基本竣工并投入生产,产品主要供应城区菜市场。江东水产批发市场对进场交易的水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所有摊位业主的身份证件、进货来源证件(包括渔船捕捞证、渔民证)等,都一户一档建立备查,并输入电脑,可以迅速查阅和追溯。江东区华严、甬港、张斌桥、东柳等7个菜市场准入产品的原始单据输入电脑,提高监控管理效能。 (二)家禽交易“一统一、两集中”逐步落实,管理逐步规范。根据市贸易局对家禽实行“统一索证索票,集中销售、集中宰杀”的实施意见,各地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在城镇200只以上摊位的菜市场全面改造家禽交易区,统一设立了不锈钢禽笼,改造交易、宰杀设施设备,建立了有关规章制度并上墙。北仑区贸粮局计划安排20余万元,按照考核要求在全区10个菜市场全面推进家禽集中销售、集中宰杀工作,目前该区新矸菜市场已完成杀鸡房改造,流水线屠宰家禽。奉化大成等2个菜市场的家禽和狗已实施集中销售屠宰,并加强防疫消毒工作。江北区孔浦菜市场对所有禽类(包括活禽、冻禽、禽产品等)摊主姓名、摊位号、禽类品种、进货来源、检疫证照等在进口醒目处用大块版面公示,利于消费者选择和监督。 四、安全质检顺利开展,联网工作逐步推进 各地城区菜市场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屠宰场宰前生猪瘦肉精检测工作正在逐步完善,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北仑区贸粮局今年安排6万元资金在星阳等3个菜市场建立农残检测室,并全部与市局联网。鄞州区列入改造的30个菜市场(其中城镇10个,农村20个),要求在改造工程中全部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现已建成17个。江北区11个菜市场都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并全部实行联网。各县(市)区生猪中心屠宰场(除慈溪外)生猪瘦肉精检测工作都已建立,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并实行检测数据上网(除奉化外)。 五、定屠工作扎实推进,放心肉工程进一步深入 各地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定点屠宰覆盖面不断扩大。象山县贸粮局加强了屠宰场撤并和规划工作,通过完善布局,该县生猪屠宰普及率达到了100%,进点屠宰率达到了98%。北仑区贸粮局在打击白板肉上市的同时,开展了每两年一度的优秀屠商评选活动,鼓励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提高屠商的行业自律和优质服务意识。1―4月份,该区组织联合检查8次,出动人员62人次,依法查处白板肉56公斤;辖区生猪定点屠宰普及率100%,定点屠宰率99以上%。鄞州区贸易局对石矸街道星光村金金国非法屠宰生猪1头予以没收,并依法罚款5000元上缴国库。镇海区贸粮局以新建中心屠宰场为契机,加强鲜肉配送点的建设,已逐步形成1个屠宰中心、3个配送点的区域布局。 各地积极参加全国绿色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申报工作,申报意义的思想认识得到统一,资金也已到位。各县(市)区至少申报1家绿色市场,其中鄞州、江北区申报了2家绿色市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在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些工作质量有待提高。检查组在每处检查结束时,都向当地商贸流通主管部门的分管领导作了反馈。 为了促进全年考核目标的完成,我们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职责。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宁波市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与奖励办法的通知》,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将考核内容加以分解和量化,落实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间,以表格形式列出具体内容,随时检查完成进度,争取全年任务提前实施。 (二)完善市场运行检测网络,加强应急储备商品检查与落实。继续做好生猪、水产品、蔬菜、豆类制品四大类菜篮子商品数据分析旬(月)报,重大节假日和突发灾害时期每日统计汇报,以利于各级领导了解市场动态。对四大类储备商品进行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对个别县(市)区尚未建立应急储备机制,帮助指导促其建立。 (三)整顿市场秩序,推进市场准入。根据《商务部关于在全国开展生猪屠宰加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会同工商、卫生、农业、质监等部门,对全市屠宰行业和肉品市场作次全面整顿,打击私屠滥宰,促进各县(市)区中心屠宰场健康发展。同时,对豆类制品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坚决取缔地下黑窝点,对各地经过整改后,改善软硬件设施,符合标准的豆类制品加工厂(场),通过整合扶持上规模或向豆类制品加工区的方向发展。 (四)加快菜市场农残检测室建设,推进家禽集中销售集中屠宰。根据市贸易、卫生、工商局《关于宁波市菜市场蔬菜农残检测设施建设三年工作计划的意见》,今年全市城镇和农村200个摊位的菜市场都要建立检测室。要摸清各县(市)区菜市场检测室应建、已建个数,应建未建的要督促下半年提前建成,并在检测仪器购买和检测人员培训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列入菜市场改造中,设置家禽集中销售集中屠宰专营区;暂未列入菜市场改造计划,采取调整布局、相对集中,便于对家禽集中销售集中屠宰和清卫消毒的管理。 (五)举办绿色市场培训班,创建国家级绿色市场。对各县(市)区已申报全国绿色市场的3个批发市场和9个菜市场负责人进行一次培训,就创建绿色市场的重大意义、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标准、要求等,结合我市已批准的市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和甬港菜市场的创建经验,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创建单位领导的思想认识,搞好整改,争取一次性验收合格通过。 (六)加强屠宰场规划建设,提高生猪定屠普及率和进点屠宰率。重点帮助指导慈溪市中心定屠场建设,据最新反映,该市拟在原屠宰场场址重建,其重建构想已向该市有关领导和规划部门汇报。结合全市生猪屠宰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对屠宰场布局作次调研,该撤的撤,该建的建,使屠宰场布局更有利于提高定屠普及率和放心肉供应。